政府信息公开发表如何转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在同等情况下,环境信息公开发表可以减少民众对空气污染的反感。图为2019年1月14日,北京陷于轻度到中度霾(南部局地重度霾),市民戴着口罩上下班。 东方IC 图生态环境关系民众的身心健康,绿色发展是国家提倡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。尤其是空气质量的好坏,是民众广泛关心的最重要环境议题。2013年9月,国务院公布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“空ag体育气质量保卫战”。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明确提出的明确目标是:到2017年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上升10%以上,优良天数大幅提升;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粗颗粒物浓度分别上升25%、20%、15%左右,其中北京市粗颗粒物年均浓度掌控在60微克/立方米左右。虽然秋冬季时相当严重雾霾天气仍时有经常出现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尤其是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。2018年12月末,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北京向媒体讲解说道:“2018年1至11月,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值优良天数比例为81.6%,同比下降1.1个百分点。全国PM2.5平均值浓度3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7.3%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‘2+26’城市、长三角、汾渭平原PM2.5浓度分别上升12.1%、6.5%、11.1%。”针对2018年秋冬季以来全国一些地方再次发生的多次重污染过程,他特别强调,无法因为一两次轻污染过程就对“全年空气质量持续向好、秋冬季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”有所猜测。那么,如何在客观空气质量稳中有进的情况下,使民众的取得感和满意度获得持续提高,就沦为环境治理方面有一点注目的问题。民众对环境质量的主观感官和评价,同客观环境污染程度密切涉及。
政府信息公开如何改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评价“首页”
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